5月12日,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中医肛肠科王邦林在门诊收治了一名58天的新生儿患者,因“肛旁红肿1天”就诊,以“肛周脓肿”入院治疗。入院后,主治医生进行了仔细查体并通过询问患儿家属了解相关情况,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专科情况后诊断为:直肠肛门先天性畸形、先天性肛门狭窄及肛周脓肿。
为保障手术安全,排除手术禁忌症,中医肛肠科积极开展了术前讨论,并与麻醉科、儿科等科室沟通,详细讨论了麻醉及手术方式、风险及应对策略、手术并发症、术后喂养等。5月13日8:00在手术室吸入麻醉后,由王邦林行“手术扩肛治疗+肛周脓肿根治术”,手术顺利,10:17安全返回病房。术后予以抗感染、肛门切口换药等对症治疗。患儿术后恢复可,肛门大小适中、括约肌收缩可,肛门排气正常,大便单次排出量增多、颜色正常,排便间期延长,5月18日顺利出院。
此次就诊的患儿,是中医肛肠科近年来成功开展的第2例婴幼儿肛周疾病案例。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(发病率1/1500-1/5000,男性多见于女性,死亡率低,但并发症高)。常见病因包括:直肠或泄殖腔发育障碍,直肠由于内胚层形成,泄殖腔膜由内胚层和外胚层共同组成,即胚胎第4-8周后肠或泄殖腔发育异常或发育停止即形成各种肛门直肠畸形;也可能与妊娠早期病毒感染、化学物质、环境、营养及遗传因素等有关。主要症状为低位肠梗阻表现,由于畸形类型不同,有无瘘管及瘘管的粗细位置不同,临床症状有很大差异,一般多于出生后1~2天出现急性完全性低位肠梗阻而就诊,如延误治疗可致很快死亡;另外,肛门直肠狭窄、肛膜闭锁、直肠缺损等畸形,视诊不能发现,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才能得出正确诊断。治疗本病的目的,首先是挽救病儿的生命,使其粪便顺利排出,其次为重建肛门直肠形态、功能和根治脓肿。但术后仍存在有继发肛门狭窄、瘘道形成、黏膜脱垂、肛门失禁等风险,早期诊断、合理手术及规范术后管理有助于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。故而,后期持续追踪患儿的相关情况,定期检查肛门大小尤为重要。
近年来,中医肛肠科不断派出医护人员外出学习、进修,旨在提升本专业技术水平,为肛肠专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,为患者解决病痛,让他们无“后股之忧”。